【旁征博引】俞龙辉:俞昌同与俞氏家传中医外科的坚守(总第113期)

俞龙辉
2021-08-08

【旁征博引】俞龙辉:俞昌同与俞氏家传中医外科的坚守(总第113期)

福建 俞龙辉 俞学交流 2021-08-08 16:43
喜相逢

在福清玉屏街道有一个传承百年的中医世家——俞氏家传中医外科。尽管时代不断变迁,但他们始终深耕在城市一隅,执著地继承并发扬先辈留下的岐黄之术,用平生所学回馈乡亲父老,用医者仁心守护百姓健康。

俞昌同中医外科诊所里,俞昌同领着第三代传人俞巧云、俞颖玲、俞秀敏3位女儿,忙而有序地为前来就医的病人诊治、敷药、换药,这是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来这里看病的患者,多是被各类皮肤溃烂、烧烫伤、创伤等的伤口类等疾病困扰的人。因为祖传方药治疗效果显著,一传十、十传百,无需广告,病人都会络绎不绝找上门来。

据了解,俞昌同的父亲俞其馨,号友山,1887年出生,擅于治疗疔疮,臁疮,内、外、妇科杂症,又精通针灸,医术高明,民国时期就颇有名气。新中国成立之初,俞其馨与人合作开设福清第二联合诊所,后又任职第六联合诊所、城关公社联合诊所和城关保健站。1963年退休后,在南门兜利桥尾开办友山诊所。

1945年出生的俞昌同,自幼随父学医,父亲坐堂诊病、配方抓药,他都在一旁认真学习。父亲的医书就是他的认字启蒙读本,中药就是玩具。从小泡在中药里长大,看着病人获得医治,看到父辈受人尊敬,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图片

1958年,13岁的俞昌同在父亲诊所跟师侍诊,入行中医,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俞昌同说,他平时的爱好就是看书,把老式床上的床柜改装成三层书架,上面摆满医书,他沉迷于中医书籍的海洋之中,不断撷取精华,医技日见精湛。

图片

俞其馨还精通中医膏、丹、丸、散的配制技术。俞昌同亲历了炼升丹、熬膏药、搓药线等传统中医实用技术的操作过程,掌握了外用药制剂技术,为此后开展中医外科药物外治疗法奠定了基础。

1971年父亲逝世后,俞昌同独立坐诊行医。他不满足于已有的成就,继续自学中医外科古籍,提高医学理论素养。1999年,国家第一次对民间中草药从业人员进行医师资格考试,他顺利通过。2000年,国家卫生部门向合格的中医诊所发放“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俞昌同中医外科诊所成为当年福清全市唯一一家持证诊所。

俞昌同深知“师古而不泥古”的道理,认为学习中医既要传承,又要创新,与时俱进,讲究实效。“我在中医这条路上走了60多年,专攻外科有50年,中医外科内容非常丰富,内治、外敷、手术不一而足。我选择的是敷贴外治这一门,因为脏、臭、累,属于不被同行重视的业务”。俞昌同说,他之所以重视这个领域,是因为他发现古籍《周礼·天官篇》记载:“疡医掌肿疡、溃疡、金创、折疡之祝药劀杀之剂”,祝药就是敷药,劀杀是指清创,说明古代疡医是以敷药为主治疗疮疡疾病的。清代名医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围药论》中,更强调“外科之法,最重外治,而外治之中,尤当围药”,这说明敷药疗法是中医外科的精髓所在。因此他决心把“外科敷药”这一传统特色疗法,发掘传承下来。

图片

经过数十年潜心研究实践,俞昌同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技艺日趋精湛,疗效独特显著,前来求诊的病人慕名远道而来。品性淳厚加上术业专攻,俞氏家传中医外科在俞昌同这一代继续声名远播。

近年来,俞昌同致力于把长期积累的零散临床经验,整理出“肿疡敷药四法”“溃疡护理八法”和治疗溃疡的两个治则——“祛腐生新治则”“湿燥均衡治则”,形成俞氏中医外科的一套理论体系,对中医外科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

图片

为了家传医术后继有人,20多年前,俞昌同就把三个女儿俞巧云、俞颖玲、俞秀敏带在身边跟师学习,亲授中医药相关知识和外科外治敷贴技术。如今每天诊所一开门,三个女儿就忙着为前来的患者治疗,俞昌同大多数时间或在一旁点拨,或阅读医学书籍。每天下班之前,俞昌同还要与女儿开个短会,分析典型病例,传授新的技术。隔一段时间,他还要出“考卷”测试女儿们的学习成果。

俞昌同说,学医行医是我的毕生心愿。近期,国家提出要把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作为“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这是对我们传统中医的认可,也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契机。作为中医传承人,我们一定要守正创新,奉献所学,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为健康大中国做出贡献。


作者介绍

图片俞龙辉,福建省福清人,福清市民间中草药文化技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从事医学教育30多年。现任福建省俞氏宗亲联谊会会长,酷爱研究福州医学教育史,福州俞氏源流,俞氏文化。编写校史,俞氏族谱,有多篇论文发表在各类刊物。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分享
下一篇:這是最後一篇
上一篇:這是第一篇
寫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