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看今朝】俞氏的上海漆器制作(总第107期)

铁肩客
2021-06-26

【还看今朝】俞氏的上海漆器制作(总第107期)

原创 铁肩客 俞学交流 2021-06-26 10:16
上海滩
中国漆器起源于大约在八千多年以前,根据在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考古出土的漆弓,经研究发现距今已有8000年历史,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漆器。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而今在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五大名漆分别是代表江浙皖文化圈的扬州漆器、代表宫廷风的北京文化圈的北京漆器、代表东南沿海民风的福建漆器、代表西南和中南的四川漆器(成都漆器和重庆漆器)、代表晋南地区的山西平遥漆器,这些漆器流派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而上海漆器是由扬州漆器派生出来的,其特色是清雅精美。
上海漆器制作技艺主要包括漆器镶嵌、刻漆、描金勾刀这三大类,其中以漆器镶嵌制作技艺最为著名,也是上海漆器的代表性品种。
而漆器镶嵌其实是漆器制作技艺和百宝镶嵌制作技艺相结合的一门比较综合复杂的技艺。做漆器镶嵌的工匠必须同时懂得这两门制作技艺,方能制作出好的作品来。而在漆器镶嵌实际制作中,由于整体制作难度高,所以就分成设计、木工、漆工、镶嵌、开纹、描金等工序,这样便于分工合作,减低进入门槛和制作的难度,从而提高制作效率。但这一种制作模式的设计,也为如今非遗传承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现在可以独立完成漆器镶嵌作品的也只有八十七岁的俞升寿和其子俞平,而今真正在传承这门制作技艺的也只有这两个人,所以说现在的上海漆器镶嵌是真正面临着失传危险的一门技艺。
总之,上海漆器镶嵌虽然精美珍贵,但是制作难度大,制作周期长,原材料成本高,就决定其只能为少数有经济实力及有文化底蕴的人士拥有。

PS:漆器制作技艺和百宝镶嵌制作技艺的关系
一提起百宝镶嵌人们往往联想到漆器,更有一些人认为百宝镶嵌就是漆器,或者百宝镶嵌属于漆器,这其实是一种完全错误的认识。
百宝镶嵌制作技艺和漆器制作技艺是完全不同的两门技艺,就像国画是画在宣纸上的,我们不应该认为国画技艺属于宣纸制作技艺一样。
其实百宝镶嵌可以镶嵌在很多器物上,在清故宫中大多镶嵌在木器(檀木等)、玉器、金银器及牙制器物上的,而民间则大多数镶嵌在漆器之上,也有在瓷器、竹器及铜器之上镶嵌的。
所以说,百宝镶嵌制作技艺并不完全属于漆器制作技艺范畴。
由于百宝镶嵌有很大一部分是在漆器上进行镶嵌的,这部分制作技艺重叠部分就称为漆器镶嵌,自然被人们归纳到漆器行业。漆器镶嵌被公认为漆器中最高端的一种制作技艺。也是上海漆器代表品种。
而俞氏家族传承技艺有俞氏百宝镶嵌制作和漆器制作两门技艺,不仅制作的漆器镶嵌在行业中领先,也有木器或金属器上镶嵌的作品获得国内外好评。在漆器制作上,不仅可以制作木胎漆器,也会夹纻脱胎漆器,不仅以漆器镶嵌独占鳌头,还可以制作刻漆、夹纻造像、漆砂砚,等等。


上海漆器镶嵌的简介


一、漆器镶嵌具有千年历史传承

漆器镶嵌制作技艺发端于商朝的螺钿镶嵌,明朝工匠周翥集其大成,民国时期著名工匠俞庆荣承袭旧制,并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上不断创新、自成一派,庆荣后人秉承先志、传承此技,迄今已有百年历史。

二、漆器镶嵌地区分布

漆器镶嵌发源地在扬州地区,在明清朝时有部分工匠北上形成北派,其主要以原材料昂贵为特色,制作工艺相对简单粗犷,构图相对繁琐。扬州地区为南派,以工艺细腻,制作精美为特色,原材料挑选不注重是否贵重,只注重物尽其用,构图上吸收了中国绘画布局特色,更具有欣赏性。在民国时期有部分扬州工匠移居到上海,逐渐形成广为欢迎的海派特色,其中以俞氏镶嵌最为突出,成为行业中翘楚。

三、制作材料珍稀及技艺精湛

俞氏镶嵌制作材料均采用名贵之物。主要选材有寿山石、青田石、螺钿、石决明、云母、金、银、牛骨、牛角、紫檀等等;辅料选材有玉石、玛瑙、珍珠、珊瑚、绿松等等。匠人根据各种材料自身的质感、颜色并结合制作需要,先对材料进行挑选取舍,后通过各种精湛的技艺制出山水人物、花卉翎毛等图案,最后镶嵌在漆器、木器或金银器上,形成五光十色、富丽堂皇的艺术品。

四、作品属于“雅”品

漆器镶嵌作品因其精美且珍贵,过去只有上层建筑的皇家及达官贵人才有能力拥有。
在清末民国初,漆器镶嵌作品开始流入于民间,为许多文人雅士、官僚洋人所青睐,争相收藏欣赏。由于爱好者均是具备一定文化修养的人士,故被称为艺术之“雅”品。而当时能得到一件名家漆器镶嵌作品,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

五、技艺拆分成多工种制作,企业化生产传承难(俞氏坚持一人完成全部工种)

在新中国建立初期,为提高制作效率,漆器镶嵌制作从作坊转到企业化制作,把各个制作步骤(工种)分解到各个车间,有不同的人员进行制作,完成一件作品需要有6~7个车间进行合作制作,这大大简化了制作人员学习难度,为大量制作作品成为可能。但也给日后企业关停并转时,给制作技艺传承带来了困难。当时,在全国就有几十家工厂进行生产制作,制作技艺以扬州和上海为领先,而上海技艺以漆器镶嵌为特色,扬州则以红雕漆镶宝为特色。

六、漆器镶嵌在新中国工艺美术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当时由于我国工农业均处于生产力比较低下的时期,新中国建设需要的大量外汇,只有靠工艺美术行业来获得,而在工艺美术行业中,大都是小项目,赚取外汇能力弱,而漆器镶嵌则成为主要的创汇来源。上海地区就有3家漆器工厂,正式职工521人,加上临时工则逾千人。上海漆器镶嵌则通过积极创新,采用提高制作技艺来降低制作成本,为国家争取到更多的利润。

七、俞氏漆器镶嵌的历史及对国家重要贡献

由于民国初期扬州许多有名匠人来上海谋生,其中就有知名的漆器工匠、俞氏百宝镶嵌的创始人俞庆荣及乔松林等师兄弟,正是由于这些名工匠使得上海诞生了海派漆器,也使上海漆器镶嵌制作技艺在全国独占鳌头。在1960年俞庆荣和儿子俞升寿被选派到人民大会堂为上海厅制作大型地屏《松鹤图》和挂屏《八仙过海》,受到中央领导的好评。

八、俞氏漆器镶嵌创始人支援故乡地方建设

在中央提出上海去支援内地的号召时,俞庆荣让儿子俞升寿留在上海继续进行技艺研究,为国家做贡献,自己则主动提出以技艺支援江都特种工艺厂,使得这家濒临倒闭的厂起死回生,并且发展成为当时扬州地区同行第二大厂。
退休后应江苏省邗江县(现为扬州市邗江区)县长叶海翔亲自邀请,为解决当地青年就业问题及帮助当地脱贫问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为邗江县杨庙镇创办了工贸邗江县漆器工艺厂,经过几年的发展,不仅解决当地百余名青年人就业问题,更为当地政府带来近百万元的财政收入。以前一个默默无闻的农村小镇变成全国知名的漆器镶嵌的生产加工基地、艺术之乡。
至九十年代俞庆荣故去,加上当时当地政策原因,该镇办企业进行了私有化拆分成十几家小工厂/作坊,传统技艺逐渐被简单化、碎片化取代,但俞氏漆器镶嵌制作技艺的辉煌记忆一直留在那片土地上。

九、俞氏漆器镶嵌第二代传承人再创辉煌

俞庆荣回到扬州后,留在上海的儿子俞升寿也继续为上海漆器镶嵌的发展做着不懈努力,在调入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后举行了一系列培训计划,除了针对上海地区的培训之外,还先后为陕西、甘肃、福建、江苏、安徽的漆器研究所和相关企业进行制作技艺的交流培训,其中也编撰了一些培训用教材和考核标准。同期,也独立制作完成许多作品,其中很多作品都获得国家级奖项。其作品深受国内外艺术爱好者喜爱,先后销往海外各地,不仅为国家赚取了大量的外汇,也为国家赢得很多荣誉。为此被任命为文革后第一批工艺师及诸多荣誉称号。
正是由于俞氏父子的漆器镶嵌技艺高超,自成一派,加上为国家及行业做出的巨大贡献,所以具有其制作技艺特征的漆器镶嵌被称为俞氏镶嵌。


十、陷入危机,第三代传承人期待为国家留下这门传统技艺。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受到速食经济的影响,全国从事漆器镶嵌的企业纷纷关停并转,从业人员纷纷转岗,随着时间推移,以前的从业人员要么故去,要么连生活都无法自理。尤其在俞升寿的一位徒弟病故后,俞升寿感到这门技艺有面临失传的危险,在自己八十岁时提出让原来仅在传承百宝镶嵌制作技艺的儿子俞平继续来传承漆器制作技艺,能保证上海漆器镶嵌制作技艺能传承下去。俞平也被父亲的情怀感动了,为了趁父亲还有精力时能尽快完成技艺传承,辞职全身心投入来传承。这一决定也受到宝山区顾村镇和闵行华漕镇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于是这两门国宝级传统技艺先后分别在闵行区华漕和宝山顾村安家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十一、未来的发展方向构思

经过六年不断专研的俞平,作品也得到了行业认可,在2019年大师展上获得“百花杯”金奖和银奖。同年也参加一系列创新研修班,认识到传统漆器因其本身价值的昂贵,是一个小众高端文化品,作品仅可供一些具有文化修养素质且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士收藏欣赏,属于一个“雅”文化。这就决定了上海漆器以后重点必定是要走代表中国漆文化的高端路线。可以通过展出形式和作品收藏形式把中国的漆文化带到世界各地。
而现代人的生活用的漆器,则是将来创新普及的一个方向,也是上海漆器行业生存和发展必须要走的路,所以在传承传统制作技艺同时,还要不断进行表现形式及使用功能上进行创新,使得高端艺术衍生出服务于广大人民的实用产品,要创新出一系列衍生品来满足人们“俗”文化需求,让上海漆器能成为“雅俗共享”的一门实用艺术品。才能让上海漆器艺术真正的再次辉煌,而继续成为上海的艺术文化名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分享
下一篇:這是最後一篇
上一篇:這是第一篇
寫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