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征博引】俞雄辉:俞坊龙灯(总第92期)

俞雄辉
2021-02-25

【旁征博引】俞雄辉:俞坊龙灯(总第92期)

俞学交流 2021-02-25 18:08

以下文章来源于客家文艺 ,作者三坳塾子

客家文艺.

传播客家历史人文信息,弘扬客家文化精神。

图片


俞坊位于福建宁化县安乐镇西南部,是一个建村于南宋绍兴年间,建村近900年的历史文化名村。

人杰地灵,人才辈出。

图片

每年正月,俞坊都有扬桷子龙灯闹元宵的习俗。
“桷子灯”雅称“板凳龙”。“桷子灯”是当地客家人对这种龙灯的通俗叫法。
体健武术馆
,赞523
俞坊龙灯造型美观,制作精巧,款式别致,风格独特,历史悠久,内涵丰富。
俞坊桷子龙灯由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组成,传承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龙头、龙尾以村为单位,由村中传承的老人统一制作,代代相传。龙身以户为单位,各家自备。
俞坊桷子龙灯和影视、绘画作品 所呈现的“龙”很相似,龙头口含“龙珠”(即扎制的龙嘴内挂有小灯笼),但,又不尽相同。
图片

俞坊一隅 张家彪摄

俞坊村形地貌属“卷鼻象形”,“猪嫲生象仔”是当地流传已久的民间传说。睿智的俞坊先祖把龙头扎制成龙猪合一的形态,面如满月,没有龙须,配有犀利的龙眼、熠熠的龙珠,整个龙头颇具龙的威武和神韵,亲称“猪嫲龙”。寓意: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丁兴旺,锦福万年。

图片

张家彪摄

那么俞坊龙灯究竟有何特点和文化内涵呢?
下面,分别从材料选择、龙头、龙尾、龙身制作、灯笼特点、灯笼糊面、灯笼固定、游龙、舞龙活动几个方面作简单阐述。
竹篾、木板、木棍、裱纸、细麻线(或毛边纸)是制作桷子灯的基本材料。这些材料选择有一定的要求和标准。

       

龙头、龙尾的制作


选用制作龙头、龙尾骨架的竹,不能“太嫩”,剖的竹篾不能太粗,太细。(太粗,易折断;太细,则没骨架。)竹篾一般剖成1厘米左右宽、0.2厘米左右厚为宜,用细麻线或毛边纸拧成长条扎成框架,外糊裱纸,再用彩笔绘制龙鳞、龙鳍、龙眼。

图片

张家彪摄

     

龙头、龙尾、龙身的底板皆插蜡烛,俗称“烛桥板”。龙头、龙尾烛桥板一般选2米左右长、20厘米左右宽、2至3厘米厚的木板,板中央有一根刀柄粗垂直向下的木棍(俗称“花灯棍”)相连,拼成“T”形,便于扬灯人撑起龙头、龙尾,进行各种活动。
龙头底板尾端留有一个直径5至6厘米宽的圆洞(5至6厘米过“大黄道”,蕴意:迎福),圆洞系上3米左右长的布条,布条另一端和龙身第一匹桷子灯烛桥板前端的圆洞相连。扬灯时,由专职人员掌控布条,牵引龙身,紧跟扬龙头的“舵手”前行。

图片

张家彪摄

龙尾底板前端同样留有一个直径5至6厘米宽的圆洞,圆洞系上3米左右长的 布条,布条另一端和龙身最后一匹桷子灯烛桥板尾端的圆洞相连。扬灯时,由专职人员掌控布条,一面紧跟龙身,一面牵引龙尾。


龙身的制作


龙身烛桥板(即桷子板)的制作。龙身是桷子灯的主体部分。一匹桷子灯有单独的一块烛桥板。烛桥板必须挑选质地紧密无节疤的老杉木或老松木,否则,舞龙耍龙活动中烛桥板易破裂。烛桥板长约1.6米至2.0米,宽约10厘米至14厘米,厚约2厘米。

图片

张家彪摄

每匹桷子灯烛桥板上,安2个桷子灯笼,灯笼灯斗内插蜡烛。


桷子灯灯笼的制作


一般的花灯灯笼呈圆形或方形,这里的桷子灯灯笼是八面体多棱形(蕴意:客家人来自中原四面八方)。制作灯笼的竹篾一般剖成1厘米左右宽,0.2厘米左右厚,用细麻线或毛边纸拧成长条扎成框架。

图片

桷子灯的灯笼高度约36厘米(36厘米能过“黄道”,蕴意:迎福),分3层,共24个孔格(3层,蕴意:三星高照;24个孔格,代表一年24个节气,蕴意:耕读传家),每层8个孔格(“八”谐音“发”,8个孔格,蕴意:鸿运发达),中间层为长方形孔格,上层和下层对称,分别都有四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孔格和正方形孔格,每层三角形孔格和正方形孔格紧相连,并依次循环交替。

灯笼顶端、底端(包括竹篾宽度)约11厘米,内空9厘米,呈正方形。从上往下,和顶端相连的正方形孔格面积和顶端、底端正方形孔格面积相等;中间层长方形孔格长度(包括二边篾宽)约20厘米,宽度(包括二边篾宽)约11厘米;从左往右,上、下层和正方形孔格紧相连的三角形孔格内空约10厘米,高度约8厘米。

图片

桷子灯笼的糊面

桷子灯笼每个孔格用白色、红色裱纸依次交替糊面(扬灯前一年,如家中有老人去世,则加贴绿色或蓝色彩纸糊面)。长方形面上一般都写有“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丁财两盛”、“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吉祥如意”、“欢度新春”、“欢度佳节”等吉祥喜庆词语。

图片

张家彪摄

桷子灯灯笼的固定

每匹桷子灯烛桥板上都有二个弯成“n”形的竹片,固定灯笼。竹片的高度约48厘米(48厘米能过“黄道”,蕴意:一年四季,喜事连连,鸿运发达),宽度约1.4厘米,厚度约0.5厘米。竹片距烛桥板边约2厘米,内空约9厘米。

       

桷子灯的驳接

每匹桷子灯烛桥板前后两端都留有一个直径5至6厘米的圆洞,圆洞各距板两端边缘8厘米左右(8厘米能过“小黄道”,蕴意:天道喜事),前后两匹桷子灯就用一根约80厘米高、刀柄粗的桷子棍穿洞连接(桷子棍,露出烛桥板圆洞约10厘米,有活动插梢)整条板凳龙就用这种方法驳接而成,长达几十米至几百米。

图片     

游龙、舞龙活动


俞坊桷子灯游龙、舞龙活动,一般都在每年正月十三至十五这三天,尤其是十五元宵节这天最热闹,不管天气好坏,这天晚上都会上后龙山星峯寨(村里星峯庙旧址)游龙。(拙诗《俞坊龙灯》即是对此盛景的描绘,摘录如下:柔焰/辉映灯笼/代代相传而红火/铳声/响彻山村/声声漫过跌宕的日子/照旧,传承/引领,创新/星光盏盏/亮起心中激情的火/年年正月,岁岁元宵/塞上盘旋的飞龙/穿越/千百年的风雨/积淀/千百年的风华)

图片

张家彪摄

夜幕降临。锣鼓喧天。催灯的铣声,响彻山村。家家户户,陆续出灯。一匹匹桷子灯集中在家庙前的游坪里,一一驳接好。时辰一到,铣响三声,锣鼓开道。
“舵手”扬起龙头,掌布的牵引龙身,紧跟龙身的龙尾压阵。刹那间,一条金龙“腾飞”而起,盘旋在村子里……
图片

张家彪摄

香火厅、社公旁、村弄边、小巷中、家家户户门口……桷子龙灯所到之处,乡亲们燃香鸣炮,迎灯祈福,迎祥纳福。     
最精彩最振奋的是游龙后的舞龙。舞龙一般选择在子嵩公厅厦后的晒谷坪或俞氏家庙游坪里等开阔地。
时而腾、时而挪、时而转、时而翻、时而缠、时而甩、时而似游龙戏水、时而似蛟龙驾雾、时而似腾龙翔空、时而似排山倒海……出神入化的变换将龙的神韵展示得淋漓尽致,诠释得鲜活生动!乡亲们阵阵惊呼声间或不断地飘荡在村子上空   
舞龙活动往往持续到凌晨一、二点。舞龙活动结束后,整条龙复回家庙游龙三圈,游完三圈,一匹匹桷子龙灯一一拆开,扬灯人扛灯狂奔回家,燃香鸣炮。(有“早回早得福”的说法。)继而,齐聚在各房香火厅喝“添丁酒”。把酒话龙灯。一杯又一杯,一碗复一碗。今年的尽兴,明年的憧憬,在灯中,也在酒中……俞坊桷子龙灯娱乐娱人,寓意深远,韵味无穷,折射出客家人深厚的底蕴、无穷的智慧和团结协作精神。她像一杯温情的美酒,慰藉着村庄里每个人的心灵,陪伴村庄里每个人走过悠悠岁月,岁岁年年。
作者介绍

图片俞雄辉,客家祖地福建宁化人,动物医生。喜欢客家文化,喜欢涂鸦。偶有作品在报刊发表。

相关阅读↓↓↓

【俞家儿女】俞雄辉:牛伯公

【旁征博引】宁化红色俞坊,风展红旗如画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点击手机屏幕左下角点击阅读原文

图片

返回顶部,图片俞学交流 点击关注公众号


分享
下一篇:這是最後一篇
上一篇:這是第一篇
寫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