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征博引】俞南则盛 (总第80期)

2020-11-14

【旁征博引】俞南则盛 (总第80期)

原创 上海 知俞先生 俞学交流 2020-11-14 18:45

图片


寒鸦戏水
东晋时代起,俞姓的后裔就到达了我国南方的江南、广东和广西一带。进入宋代以后,政治中心南移,大批俞氏,随宋高宗南下,进入江南地区,于是俞姓开始脱颖而出。入载《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者仅宋代就有四十四人,除三位查无籍贯外,其余均为今浙江、安徽、福建、江苏、江西人。在宋朝,俞氏开始真正成为南方宗姓。


俞氏源出于北方的河间、河内郡,甚至是更北的蒙古,但现在发展成为典型的南方宗姓。长江以北的俞氏几乎湮没。
五峰俞氏的一支,俞玢的后裔,宋朝由南迁北,在河南开封一带定居现在无声无息。同是五峰俞氏的一支鄞县黄公林俞氏明世宗嘉靖十年(1631年)迁往淮安、泗州,虽还有几千后裔,现在也默默无闻。次峰俞氏在明末清初,从十九世掌二十七公开始,一直到二十三世俞圣明,不断有人迁移到北京地区,现在京、津附近仍有数量不少的后裔,但也沉沦了。
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记载,明清二朝共取进士51624名,其中俞氏进士共180名,如果以长江为界线,江南的俞氏,占了165名,北方俞氏只有15名,其中3名还是长江边的扬州。
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南方的宗族聚居则远不如北方盛行。在意识形态、思想感情上,南北方人相比,也是北方人更重视血缘、宗族关系。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北人南迁,南方社会经济逐渐发展,开始了所谓“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宗族聚居南北方强弱之势也随之发生变化。
历史学家吕思勉得出结论说:“宗族聚居的情况南北方有所不同。南方人聚居的规模大,时间久,地区广,且具普遍性。南方望族庶族均聚居,北方则素族凝聚性小些。南北聚居的差异,并非自清代始。聚居之风,古代北盛于南,近世南盛于北”《晏子春秋》: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在北方的俞氏并不是消亡了,象一块糖放在水里,看不见。但是糖的成分丝毫没有减少,它只是没有结晶。而南方的俞氏却是有成分,有结晶。政治的结晶、历史的结晶,归根到底是文化的结晶。
这些结晶可以体现在各个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各个领域。这些结晶体现在他们的成就、他们的贡献、他们的学术、他们的著作。不一而足,象繁星闪烁。
有成就的俞姓,基本都是南方的俞氏,倒并不是地域歧视。就说中科院、工程院二院院士,只有一位是宁夏籍的,其余都是南方籍的。长江以北的俞姓好像偃旗息鼓了。所以“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是对俞氏发展环境的最好的写照。俞氏只适宜在南方繁衍、发展,再返回北方就由“橘”变“枳”,味就不同了。所以俞南则盛,俞北则衰。成了俞氏发展的铁定规律。
俞氏自从唐朝后期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一直延续到元末明初,由于钦察部后裔俞氏的“加盟”,而且都是男丁居多,一直向南征战,俞氏人口达到发展的高潮。而且居住领域随着战争的轨迹而扩散,俞氏的分布面也越来越广,一直到海南、贵州、云南。

相关阅读↓↓↓

【旁征博引】俞鹏飞:黄埔军校俞氏学员名录(1期~23期),从中找找,有没有你的族亲长辈

【旁征博引】俞鹏飞:俞姓人口在国内分布的数据

【旁征博引】俞姓在江苏省部分分布情况(欢迎补缺)

【旁征博引】俞姓院士知多少,德高巅峰望俊彦 (总第77期)


作者介绍

图片知俞先生(知愉先生),俞鹏飞。曾是上海著名房地产评论家,在上海电台、东方电台、上海电视台 《第一财经》分别主持房地产热线节目。2007年首提将俞氏研究作为学科,称为“俞学“,已撰写俞氏相关研究文章近三百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图片

返回顶部,图片俞学交流 点击关注公众号


分享
下一篇:這是最後一篇
上一篇:這是第一篇
寫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