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俞松发:我捡回一摞俞源俞氏旧宗谱的故事

2020-05-22

【史海钩沉】俞松发:我捡回一摞俞源俞氏旧宗谱的故事

原创 浙江 俞松发 俞学交流 2020-05-22 18:00

    点上方俞学交流 图片 点击 关注公众号

点击右上角   ... 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渔舟唱晚

知俞先生:俞松发先生是武义俞源村的宗长,《俞源俞氏宗谱》修撰者。1975年,他无意之中从废弃的建筑垃圾堆里捡到一摞旧家谱。后来,这“一摞”旧家谱引起了清华大学、哈佛大学、瑞典隆德大学、日本新泻大学、静江大学学者的高度重视。各级图书馆、档案馆纷纷收藏。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2005年俞源村重修《俞源俞氏宗谱》,就是以此为蓝本。这一摞旧家谱发现的重要意义,怎么评价也不为过。俞松发不世之功,将永远被俞源人民铭记。这篇遗作是松发在2008年写就的。

图片

我是浙江省武义县俞源村人,今年80岁。我在30年前的一个偶然的机遇,在本村捡回一摞旧宗谱今天向大家讲讲捡回宗谱的故事。
1975年秋一天早晨,我去自留地干活,经过村南桥头,见有一堆乱七八糟的垃圾放着,里面露出几本古书,那垃圾是桥头那户人家拆建房子扒出来的。我好奇的便去检出一本一看原来是《俞源俞氏宗谱》,于是我便有心动,想看看宗谱究竟是什么书。便向主人说:宗谱不要烧掉,让我拿回去看看。其实屋主不知宗谱何用,听我一说便满口答应。我去一拨,竟有一大摞,有水渍、鼠咬、虫蛀,破破烂烂。我不管三七二十统统捡出捧回家,点有20多卷(本)。
宗谱这回我是第二次看到,记得小时候一次去祠堂玩,族房长正在翻晒宗谱,曾见到过一次,但那时还是小孩,根本还不懂事。这次见到我已年上半辈,时势正趋文化大革命的后期,破四旧还继续在泛滥的时期。我捡回宗谱后,便有人劝我赶快烧掉,以免扣上复旧的帽子。
但我想,我根本没有复旧的意识,完全是出于兴趣才去捡回的,所以没有动摇。那摞被遗弃的宗谱原来是我派卫七公名下遗存下来的,卫七公名善护,字原吉,号皆山,是五世祖俞涞的第四子。
原来拆建户的房子士改前有二间,是卫七公派下的公房,过去是算帐、议事的处所。土改被征收分配给一户贫农,以后贫农又转卖给拆建户。二易其主,那放在楼上壁角的一箱宗谱没有动他,原因是一不识字,二是改朝换代,三是放着无碍,不过时间放得很久了有散失也不知。屋主只是有机会抽几本盖盖瓮罐,或是抽几张揩揩灰尘。
我捡回后便进行了一番梳理,破的贴补,脱线的重新装订。
一摞旧谱有道光、同治、光绪、民国四个版本。道光二十一年和民国十四年的二个版本比较齐全,我放着就有时看看,因是古文句子一连串无标点,有的古怪异体字查字典也查不到,我未学过古文,所以有好些内容就看不懂。宗谱包括姓氏渊源,世系行第,祠产义例、锡命灵、沐恩灵、义行录、孝义贞洁、科举仕官还有很多序、传、记、赞、诗词,总之涉及面很广,形同一个村的百科全书。各个版本内容出每次修谱新增部分,旧谱都是照录,我看了这套宗谱,才知俞源的历史。序、传、记、赞、类诗记载的历史人物,宣扬的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品味其理念,也很有道理,有些道理还是当今仍在继续提倡的。  
俞源谱中有段引人注目的记载,元末明初江南大学者刘伯温、宋濂、章溢、苏平仲等都与俞源五世祖俞涞为布衣交。权贵与平民交朋友,都显得有些不平凡。据说俞涞小时候在丽水(府治)读书,与青田刘伯温是同窗好友,至正十四年俞涞作出了一些惊人之举。那时元政腐败,盗贼蜂起,他毅然举起义旗,晴家资琳四子组织民兵武装保卫群邑,立下汗马功劳。俞涞受到处州守将(太守)石末宜孙褒奖,表为“义民万户居。”   但俞涞平乱之后不求仕进,却乐在田园,因此刘伯温很赞赏俞涞的为人,他们同时还引来了宋濂、章溢、苏平仲等一些名人交游俞源,也都与俞涞及四子结为布衣交,而且留下了不朽的墨迹,如刘伯温《俞处士敬一像赞》;宋濂《俞处士敬一墓志铭》;苏平仲《孝思庵记》;《皆山楼记》,此记载入《四库全书》。
所以俞源的兴起与发展与刘伯温有密切的关系,以后刘伯温被朱元璋召去南京,他还是念念不忘俞源。至正二十三年,(吴元年)刘伯温上书擢俞涞孙俞继祖为南京锦衣卫镇抚。朱元璋兵下江南,还出示过招安文榜,要找俞涞组织的民兵武装,去参加他的队伍,但被俞涞儿孙婉言谢绝,上述事迹载入《宜平县志》。
宗谱是封建社会宗法制度的产物,它也称为族谱、家谱和家乘。宗谱有它的的糟粕,也有它的精华。其精华都值得今人借鉴和学习。史学者将宗谱、方志、国史列为国家三大文献。当然宗谱是民间的它是民俗文化,各地宗谱都有它不同的文化特色。有些资料是方志、国史的补充,史学者评论,宗谱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苑。我保存了20多年的宗谱,时过境迁,改革开放也来了转机。1998年俞源对外开放旅游,宗谱也受到领导的重视,媒体的关注,记着的采访,报纸上也作了报道。一些新闻单位、专家、学者考察俞源都被借阅,县档案馆取去了道光二十年的版本代为保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陈志华还带回北京研究。哈佛大学东亚文明系主任、中国历史信息系统理事长、教授包弻德还复印带回美国。瑞典隆德大学教授史雯;日本新泻大学人文部教授桥谷英子、静江大学教授伊原弘介;中央电视台、浙江电视台、西安电视台、安徽电视台、韩国电视台都先后到俞源采访,并拍摄了重要的资料。
新华通讯社上海分社、电视新闻中心专题部主任张安蒙也带去上海复印。总之,我也记不清究竟传播了多少地方多少人。同时我还接触了全国各地不少俞氏宗亲,他们到俞源都要了解一下俞源的历史,查一下有否牵连的关系。
宗谱由隐匿到复苏又兴起一股修谱热。都认为水有源,木有本,人有祖,饮水思源,寻根问祖是人之本性所在。文明都是炎黄子孙,黄帝是我们的祖先,看今年公祭黄帝陵、大禹陵多么热闹。所以今天我们修谱目的也是为了进一步树立风正气,促进人际团结,社会的和谐。我们俞源村也于2005年由我发起,进行了一次族谱的茸修。据媒体报道中国将出版《中国家谱总目》,我想这是对民俗文化的一个鼓舞。
今天我啰里啰嗦,讲了收藏家谱的故事,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事业有成,财源茂盛,谢谢大家。
                                                                     俞松发 2008年

图片

图片

相关阅读:

【旁征博引】知俞先生:处州俞俊和俞源八景

【还看今朝】俞燕:一日沪浙往返,欣赏太极星象--俞源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图片

返回顶部,图片俞学交流 点击关注公众号


分享
下一篇:這是最後一篇
上一篇:這是第一篇
寫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