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轶事】俞永健:俞长民与“姚江书院”

2020-04-15

【名人轶事】俞永健:俞长民与“姚江书院”

原创 浙江余姚 俞永健 俞学交流 2020-04-15 18:00

点上方俞学交流 图片 点击 关注公众号

点击右上角   ... 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高山流水

编者按:明崇祯十二年(1639),余姚人沈国模等学人,为祭祀王阳明,传播王阳明学说,创建了姚江书院。“姚江一灯,炳然千古”,成为明清之际浙东地区传播阳明学说的大本营。俞长民执掌“姚江书院”教学五十年。是俞氏越文化卓越的代表人物。


俞长民,行大,字吾之,号珂雪,据《姚江古将坛俞氏宗谱》记载,其为十一世祖。生于明神宗万历二十四年(1595年)丙申岁六月十一日,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年(1681年)辛酉岁,享年八十有六岁。年青时曾跟从沈国模、韩孔当、邵元长学习,称入室弟子。明思宗崇祯九年(1636年)中丙子科副榜,考授教谕。崇祯十七年(1644年)甲申岁(明亡)以后,即捐弃举子业,一心扑在“姚江书院”事务上,直至去世。
“姚江书院”是在明崇祯十二年(1639),由沈国模、管宗圣、史考咸在余姚城南半霖建立的义学,并于此讲学,崇祀先贤王阳明而得名。俞长民由于志意激昂,长于辨论,书院创立之初,就聘其司文课。每月院会,沈国模偕史考咸同主讲席,长民发难,常数千言。由是举业之士,皆知乡学。随着沈国模、史考咸的去世,以及弟子邵资仁、苏元度、邵曾可、吕滋等亦相继去世,《姚江书院》渐渐式微,而释氏临,济宗大盛。士人高明者,辄往济宗门下,争詈道学,而仇视儒者,同人或不能自守,议论往往出入释氏。惟韩布衣孔当、邵文学元长,屹然为儒宗主,不事排异,而嚣競潜息,弟子又达七十余人,遂渐恢复书院旧貌。
康熙十年(1671年),韩孔当去世,“姚江书院”由俞长民主持院事,由此,“姚江书院”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举办月会,以文章号召,门士多归者。重订了会约。在继续“大阐文成之教”,仍保留理学枝叶的同时,逐渐重视王学中的事功思想,提出“圣学以经世为主”,“学者宜时时以担当世道为念”的主张,在这时期的姚江书院训约中,反映出一改过去不读经史,谈性命则入于空疏浅薄的常态,明确规定:“以五经,《左》《国》《汉》《性理大全》《通鉴纲目》及唐宋大家古文,分为经纬,每日读经五页,史五页,古文五六页”等。
当时俞长民还就“姚江书院”崇祀问题,又进行了讨论,并邀请黄宗羲前来商定。虽然在顺治十五年(1658年)时,“姚江书院”曾就崇祀问题,讨论过一次,采纳了史孝咸的意见,即王阳明设专像,左右立王氏及门与私淑弟子牌位,而俞长民主院事期间的学术宗旨,与继承其父黄尊素“经术所以经世”遗训的黄宗羲的学术观点相一致。也正是为此,黄宗羲为“姚江书院”的崇祀一事,接受了邀请,开始了与书院的第一次接触。黄氏对书院旧的祀法有不同看法,特作了《附议》一文,大意谓王阳明是全国的王阳明,今以“姚江”名书院,而单举一邑之门人,则如王门姚江弟子徐珊、管州、孙应奎、柴凤、范引年、夏淳、闻人铨、董骥、胡瀚等八人都应补上。邵廷采作的《姚江书院志略·祀典》中载有这八人名讳,说明书院弟子们还是重视黄氏意见的。
俞长民在主院事期间还常常对学生们讲:“今之霖间,昔之河汾也,诸生有能为董、薛、房、魏其人乎,为万世开太平,此沈先生志矣”。大意是沈国模先生创办的“姚江书院”,好比王通创办的太平龙门书院,希望大家能成为董常、薛收、房玄龄、魏征这样的国之栋梁,为社会作出贡献,这是沈国模先生的愿望啊。
在康熙二十年(1681年),长民去世后,史标、邵廷采先后主持院事,更进一步强调学术与事功的统一,“儒者之学,固以经世务为验”。四十一年迁南城声角苑(今花园桥)。“姚江书院”重自由讲学之风,弘扬王阳明“致良知”学说,为“姚江学派”活动中心之一。
俞长民在“姚江书院”执教五十年,主院事十年。尝序刻《阳明王子全集》行世,学者称珂雪先生。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者介绍

图片俞永健,浙江宁波余姚人。闲暇之余钻研发掘俞氏历史,有所得。愿与广大俞氏宗亲共同弘扬俞氏文化。


图片

返回顶部,图片俞学交流 点击关注公众号加入



分享
下一篇:這是最後一篇
上一篇:這是第一篇
寫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