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征博引】从新丰俞屋的“儒林第”看客家文化

2020-04-08

【旁征博引】从新丰俞屋的“儒林第”看客家文化

原创 上海 知俞先生 俞学交流 2020-04-08 18:00

图片

月圆曲

图片

松园俞屋长廊,连绵不断长约3公里
新丰县人口只有22万,但却是广东省俞姓最多的一个县,2010年,广东省俞氏宗亲文化联谊会就是在新丰成立的。
新丰在南北朝时期始置县,则天载初年,新丰因风雷山移,俞文俊上书武则天,“今陛下以女主处阳位,反易刚柔....恐殃祸至”,得罪了武则天,被流放岭南。俞文俊所指的“新丰”,就是本文提到的新丰。
据《广东俞氏宗谱记载》广东的俞氏奉俞定甫为一世祖,大约在1666年(康熙五年),俞粤东奉母命,从角陂迁到新丰东黄陂,(现丰城镇松园)。那真是风水宝地,新丰是九山半水半分田,这里南枕绵延无阙的群峰,北仰膏腴阔绰的盆地,山风清凉、温泉细润;这里春花冬雪、奇果珍物;有绿莽莽山林、清幽幽江流,对都市人来说却是一个灵魂出窍,心肺荡涤的好地方。正如新丰一副楹联描述的“雁渚观鱼跃淑气盈门;凤山听鹿鸣祥光照室”。
客家文化之根在黄河流域,来自中原汉族的客家先民们,在辛勤耕耘创立新的家园的过程中,不断与南方的百越族融合,不仅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社会群体,而且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体现在崇文重教,耕读传家。尽管北归无望,但能够对故地的文化犹存不忘。父教子习,兄弟相长,成为客家人的风尚。
勤劳智慧的新丰俞氏先祖,从清初起在这里建造一条走向西南-东北,长约达三公里的,由祥福堂-萃善楼-瑄公祠-二雅堂-慎德堂-儒林第-俞氏祠-敬业堂等为主结构的庞大族屋长链,当地人称为俞屋,而最有客家文化意识还是俞屋的“儒林第”。像俞屋这样长达3公里的族屋长链是新丰俞族的先辈通过或商或农或仕,甚至是历经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才建造起来的,如果说,在烟雨江南的徽州,触目的古民居精致秀美,轻盈如画;那么在新丰俞屋古村,如宛若浩荡的史诗画卷。
俞屋通体是砖木结构,没有高大巍峨气势,外表看上去和普通的民居一样,非常低调。却沉淀着历史的沧桑,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村落文化。
俞屋中的“儒林第”就是一种典型的代表。有着丰富的艺术功底,散发浓郁客家文化气息。
在“儒林第”随处可以看见“挹翠”“骏修”“馀庆”“苞竹”“茂竹”“义种礼耕”非常文化、非常典雅等匾额。体现客家独有的民间文化艺术。

图片

“儒林第”进门的对联“新华地杰;乃世名流”,说明这是个出了不少人才的旺族。
檐下、门楣有精美的木雕,蝙蝠衔双瓜的垫梁板、雕莲蕾瓜柱、神气充足的镬耳风火墙、傲慢的飞檐。客家传统砖木结构建筑中普遍使用的镂空雕花石窗,新丰石材丰富,就地取材。镂空的花窗精雕各式花纹,圆形方孔钱形、十字形、葫芦形、万字形、棱形、拱形等花岗岩窗。

图片

主梁的鸿门梁是通体双龙戏珠,祥云缥缈,嵌以墨绘梅竹的檐线等。三边墙上都有彩绘或墨的壁画,主屋上最大的壁画有宽4米,高3米,面积达50~60平方米。这些壁画不但有画,而且配以内涵极为丰富的诗赋和对联。表现出客家文化的特点,又具有中原传统文化的共性。

图片

这些历经百年而不倒的古建筑伫立在新丰的青山绿水间,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文化气息和传统的人文气息,昭示着新丰俞氏曾经的辉煌历史!
现在的俞屋,正被无情的光阴驳蚀,因年久失修而形成的大量隐患。包括木质结构老化、糟朽、侵蚀、劈裂、褪色。坍塌,真令人扼腕,如何加强对俞屋保护与管理,使这一历史文化载体能得到更好保护与传承。
下面把部分彩绘和彩绘的诗文和大家分享:

图片

诗文“户对名山独占群;嵯峨髻岳满堆云。万年石发青涵丽;花发松钗百世芳。一带沧州在望中;八迎雁渚蓼花红。南来影点三更天;北去身博万里风。”

图片

彩墨绘“麒麟·桃花·凤凰·蝶图”,配诗:“画像临仙阁;藏书入帝台。仁兽能吐哺;为待凤凰来。”

图片

墨绘“群仙乐读图”,配字:“晋山王右军书法;如龙踩天一席川。风阁之势。斗酌清吟兴妙思;青莲软饱万写诗。

图片

彩墨绘“瓜瓞图”,配诗:“露滴瓜犹茂;霜凝果更香。”

图片

彩墨绘“瓜瓞·蝶·桃图”,配诗:“桃红李香一番新;对舞花前也可人。才过东来又西去;片时游遍满园春。”

图片

彩墨绘“梧桐图”,配字:“梧桐直向怀中照;杨柳风来迎面吹。”

图片

彩墨绘“松鹤图”,配字:“夕阳滩上立徘徊;青松风前雪翅开。应为不知栖宿霓;我回飞去又飞来。”

图片

彩墨绘“四鱼一虾图”,配诗:“振翼昂头望碧空;桃花有浪待春风。时人莫笑头无角;跳过龙门便不同。”

图片

墨绘“凤凰·梧桐·桃·蝶图”,配诗:“栖迹依丹穴;尊为百鸟王。九苞昭圣瑞;五色修文章。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图片

返回顶部,图片俞学交流 点击关注公众号


分享
下一篇:這是最後一篇
上一篇:這是第一篇
寫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