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风采】俞氏翰墨得正传,志华“俞体”创新范

2020-02-28

【今朝风采】俞氏翰墨得正传,志华“俞体”创新范

原创 上海 知俞先生 俞学交流 2020-02-28 18:00

 点上方俞学交流 图片 点击 关注公众号

点击右上角   ... 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 图片

在杭州市郊径山兴圣万寿禅寺脚下,因禅而盛,绿山、花海、田畈、溪水之中,《行素书屋》里有一位热爱收藏、痴迷书画,师从多位书画大师的书画艺术家——俞志华。将身心融入山林静寂,通天贯地,返璞归真。。
我和俞志华兄同庚、同族,同出生于杭城,同属次峰俞氏,但却一直无缘见面,去年九月去杭州径山,原想去拜访,可能是缘分未到,大师外传云游,未曾谋面,但志华兄很快托人送来一副墨宝,还嫌不够意思,再寄一副墨宝到家。
俞志华书画艺术起步
志华兄1964年17岁就进杭州大理石厂成为一个雕刻工,算和艺术有了一点交集,他的号“石龍山人”中,也带有石字。文革开始后。别人热衷于口诛笔伐搞文革,杭城爆发了“省联总”和“红暴派”的武斗。他却“躲进小楼成一统”开始了书画的学习。
也是机缘巧合,1969年在武林门广场建设“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杭州市民也称为“红太阳展览馆”,俞志华作为工人阶级的一员,进驻并担任美术组副组长一职。
这时原浙江美术学院一批美术界的反动学术权威、教授、著名书画家诸乐三、周昌谷、余任天等,也被下放到“红太阳展览馆”一边“改造思想”,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一边参与馆中的美术设计和工艺美术装潢。俞志华和他们一起如鱼得水。在劳动中对他们百般照顾,重活、累活、脏活、险活抢着干,一边眼看、耳听、脑记,“偷艺”是少不了的。
渐渐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志华兄突发灵感,设席三磕三拜,几位“牛鬼蛇神”老师受宠若惊,半推半就,收了这位“工人阶级”的弟子。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他们的指导、点拨、教诲下,志华兄的书、画得到质的提高。
通过他们,圈子越滚越大,其先后得余任天、沙孟海、陆俨少、唐云、林散之、郭仲选、施南池、陈大羽指授为私淑及入室弟子。他们的潜移默化的一举一动,对以后俞志华的书画风格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图片

俞志华书画艺术风格
沙孟海老师要俞志华学他,但不要像他。要有一点点自己东西;余任天老师要志华坚持一种字体加上自己面貌。"字成自貌"。
这些书画家的前辈们还谆谆教诲教诲,“不要正篆隶草金五体皆会”;“人一辈子时间有限,活一百岁五体皆会,每种字体皆20年功底”;现在想来,恩师对志华的教诲是多么高明,要做专科医生,不要做卫生院全科医生!“外练一层皮,内练一口气”。
他受沙孟海的教诲,体会书法高手表现的飞白之美,康有為的古朴、率真的“挫”,也学郭沫若,楷书还是真有颜真卿基础,每日读帖临帖,一日不辍。
经过五十年的学习、临摹,现在俞志华的书法终于自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不管是行书还是楷书,既有颜筋之风,行以篆籀之笔,以梅兰为题,清雅为韵,阴柔为骨,达到心境清纯的境界。自创了一种独特的字体——俞体。
俞志华的画,尺幅一般都不大,特别是他画的团扇、扇面,以兰为本,以石为辅。寥寥几笔,翰墨不俗,丹青为雅,在日本特别受欢迎,因为日本人崇尚唐宋之风,伎女表演、神社祭祀、和服出行必用折扇,日本友人还在京都设立俞志华书画社。

图片


俞志华的画品人品
画品往往和人品相通,生活中的俞志华,性格率直、豪放,乐于助人。一代艺术大师潘天寿,在文革时受到迫害,长时间的关押、打骂侮辱,被定案为"反动学术权威,敌我矛盾”后,在1971年5月悲愤交加去世,潘天寿弟子几百,在这个时候纷纷和他划清界线,作鸟兽散,人情之淡。俞志华却冒着政治风险上门悼念,向潘夫人何愔、子女潘秀兰、潘天凯表示哀悼,并为他制作墓碑。年轻力壮的他,为年迈体弱的画家,送煤饼、送气瓶是常有的事。
文革时的一件轶事,史学界大佬范文澜、翦伯赞、吴晗这些马列主义史学家也大祸临头,1969年夏,范老也病重去世,场景戚戚楚楚,非常冷清。1971年11月一天,俞志华的舅舅悄悄来“万岁馆”找他,嘱托他为北京某人制作一只大理石的骨灰盒,只给了三天的时间,他并不知道,北京的某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范文澜。
那时没有北京到杭州的直达列车,还需要从上海转车到杭州的,到杭州城站迎灵的只有范文澜的弟子郑造恒、范老的继女婿和俞志华寥寥数人。
一辆北京吉普驶到钱塘江的大桥上,遵照范文澜的遗愿,死后他的骨灰沉到浙江的母亲河钱塘江里。从南岸数起第六个桥墩,范老的继女将鲜花连同骨灰盒沉入江底,完成了范老的遗愿。

图片

俞志华赠送张爱萍上将“径山读书图”,张爱萍收到后为他题词“艺海风流”回赠,这是俞志华最为引以为傲的轶事。

图片

  • 心怀俞氏宗亲情

俞志华对俞氏宗亲抱有深厚的情谊,上海俞学交流中心在径山举行《径山俞氏文化论坛》他也给了热情的支持。2019年10月,马来西亚沙捞越俞氏公会的宗亲回国恳亲,俞志华不顾年迈,驱车200公里赶往武义俞源村会见沙捞越俞氏宗亲。把珍藏的井栏紫砂壶赠送给沙捞俞氏宗亲、拿督俞振旺先生。还为沙捞越宗亲题词留念,下面是俞志华参加俞氏活动的一些照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他对于俞氏有深厚的感情,凡宗亲求字,来者不拒,去年马来西亚沙捞越俞氏公会回国恳亲来浙,俞志华一个下午题词几十幅,然而毕竟上了年龄,到最后,腰都直不了。

                      俞志华的艺术脚印
让我们回顾下文革结束以后,俞志华走过的艺术脚印:
1976年,他选为“毛主席纪念堂101厅“杭灰大理石拼花”的技术指导。
1979年,杭州和日本岐埠市结为友好城市,他为岐埠市制作的《济公》笔筒,得到市长莳田浩赞叹,也为刘海粟大师赏识。
1982年,被西泠印社艺委会邀为艺术委员会主任,须知西泠印社的艺术门槛是很高的。
1984年成为杭卅美术家协协会、书法委员会会员
1984年为恩师、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浙江省政协常委、西泠印社副社长、诸乐三去世,亲自为他雕刻墓碑及墓志铭
1988年,他在杭城严家弄筑《行素书屋》,得沙孟海、郭仲选、刘艺题额捧场。
1989《春江小景》山水,得中国美院朱恒、王伯敏、刘江、童中焘、孔仲起、卢坤峯、吴山明、曾宓及恩师郭仲选、施南池等题鉴(原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长张爱萍上将也题“艺海风流”以示鼓励
1994年在杭州径山在古木参天,修竹叠翠,泉水淙淙的径山建《行素书屋》,唐云题额《俞志华艺术馆》。
2000年任中国上海首届"郑碟杯"中日书画展的任艺术总监,汇聚西冷印社36名家作品及中外书画家一千多人成功举办了上海解放以来最大的书画活动,载入《2000年上海年鉴》。
2001年由著名书画家张森、王良明、上海市前组织部长叶尚志推荐,担任上海书协顾问。

图片

俞志华艺术成就
俞志华主要作品有《铁骨老梅》、《潇洒清风》、《不知天上宫阙》和《龙吟》等,由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馆、中央文献出版社、各地的博物馆、艺术馆收藏。
俞志华多次多次率团赴俄罗斯、新加坡、日本、法国、比利时、泰国等国进行文化交流。获得央媒、地媒连续报道;其作作品被国外政府、王室、政要收藏;多部作品入翰海,保利等拍卖。
若要说俞志华有几十个头衔,众多书画协会的副会长、顾问,以至台湾故宫博物院书画院荣誉院长终身客座教授,世界科教文卫首席艺术家执行委员,中美协书协会员,英国牛津大学艺术系博士生导师。
但我最看重的是中国美术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其他都是虚的,只是炒作俞志华来达到个人目的。毋论外人,福建俞*芸就公然向俞志华骗钱。
志华“俞体”创新范俞氏翰墨得正传,个性鲜明,安居乡野,却又我行我素,他的书画可为师,修身亦可为师,大家风采,莫不如此!

图片

俞志华部分作品:

图片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图片

苏东坡诗 :春来濯濯江边柳,秋後离离湖上花。不羡千金买歌舞,一篇珠玉是生涯。

图片

陈毅诗:   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

图片

瓷画:清香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李白诗: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图片

图片

春华秋实 梅竹迎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图片

返回顶部,图片俞学交流 点击关注公众号加入



分享
下一篇:這是最後一篇
上一篇:這是第一篇
寫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