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征博引】宁化红色俞坊,风展红旗如画

2019-12-20

【旁征博引】宁化红色俞坊,风展红旗如画

原创 福建宁化 俞长辉 俞学交流 2019-12-20 18:03

图片 点上方俞学交流” 点击 关注公众号


宁化位于福建西部、闽赣边界中部,是一个已有1300年历史的千年古县,历史上有大批的中原汉人南迁,宁化是举世公认的客家祖地、客家文化发祥地。

宁化祠堂众多,有着浓郁的敬祖穆宗氛围和深厚的祠堂文化,全县有65个姓氏祠堂共235座。其中俞氏有2家祠堂。而有着800多年历史的俞氏宗祠就是在俞坊。

位于宁化安乐镇俞坊,建村于公元1131年,由于俞氏家族深受尚文治国的影响,一直重从教崇文,考取功名的佳才学子达近百人,所以俞坊村桅杆赫赫。

竖桅杆是对考中科举功名人家一种表彰,是古代耕读传家传统文化思想的历史见证物,也是旧时一道奇特的文化景观。以光耀门楣,彰显身份,昭示世人。自清朝以来,更有清雍正十一年(1733)俞学天高中癸丑科武进士,任驻京总理全闽堤塘。也是宁化县有清一朝唯一一名武进士。在村中御授建有进士坊,至今仍然保存完好。

俞坊,有一座庙宇,人们称她称星峯。几百年来,庙依着村,村护着庙。庙和村息息相伴,人和庙水乳相融。俞坊村原称会同里“双寺前”,村中建有南山寺。据传,元朝元世祖年间,南山寺被战火所毁。

  朝代更迭。元亡明兴。据传,明朝洪武年间,俞氏先祖在后龙山的山顶始建庙宇,以山峰名“星峯”二字冠名。现星峯庙旧址尚存。每年正月十五晚上,俞坊龙灯都会上山,在星峯庙旧址上游龙。

《宁化县志》中记载宁化人俞学天是清代武状元,任坐京提调。是俞坊人最引以为傲的历史人物。

宁化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和中央苏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红军长征4个集结出发地之一,1929311日,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首次进入宁,向长汀进发。1930年初,古田会议后,毛澤东率红四軍二纵队取道清流、归化、宁化一线向江西出击,虽然时间很短,又一次在宁化播下了红色种子。

为此毛泽东作下了著名的诗词《如梦令·元旦》: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这首《如梦令·元旦》是毛泽东在挺进闽西,包括了宁化,开辟革命根据地取得胜利后填的一首词,描绘了风展红旗如画的革命前景。于是俞坊也加入了轰轰烈烈的红色潮流中,成为苏维埃革命红区。

1931年1012军又从江西游击回到宁化,时任红12军军长罗炳辉带领部队到俞坊,在寅山申香火厅(即仰嵩堂)组织成立了俞坊乡苏维埃政府,俞林辉任主席,文书俞显万,财政委员俞光都、俞贤志,劳动队长俞光来,宣传委员俞达发,土地委员俞光旦、刘起栋。开展打土豪分田地,搞得热火朝天,一片欢腾。

由于当时革命形势的发展,地方工作干部也随着更换,任乡苏主席的有卢广进、俞雄辉(即春林)、俞荣长(即兴标),任文书的有俞达扬、俞达恩、交通员俞达上、俞光恕、俞荣增、俞光赛、夏延亮等人,财务俞显进,赤卫队长俞荣喜、俞荣炘、俞荣福、俞达高、俞光铨等管理地方武装,俞荣耀、俞常胜、俞林九等等四人编入红三军九师。俞坊参加革命斗争人员70余人,牺牲烈士11人。宁化人民以自己的重大牺牲为革命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烈士们的姓名很多甚至无人知晓,但他们的功勋永世长存。长征精神回荡在闽西山川之间,激励后人坚定信仰,无畏前行。

古建筑进士坊

图片进士坊位于俞坊祠堂斜对面,大门上方门楣书写“雍正癸丑科会试联捷武进士俞学天建坊”。大门框上下是麻条石,墙体用砖砌,八字形门口左右有砖雕塑历史故事名画,有一对石鼓,大门上方有飞檐翘角木浮雕,下厅屋顶装塑龙凤呈祥,整座房为砖木结构,周围砖墙中间木结构,分为三进间。下厅二柱架梁,中间为天井,下厅6柱架三梁(临天井二柱一梁叫显柱,中间两柱为栋柱,后二柱叫屏基柱),屏基柱左右有厢房,从布局上,中厅长方形最大,后堂显得较小的长方形,下厅是匾形,左右没有厢房。下厅、中厅、后堂,一进间比一进间高出约3.5寸。据老者说,家主住后堂,后堂有神龛祀有祖先牌位,有案桌为点香烛上供用。后堂左厢房为书房,读书之处,右厢房为摆放十八般兵器库房。县官以上有品级官员来造访,打开中厅,屏基大门迎接(亲戚、朋友来造访,只走屏基左右小门)。下厅大门口有左右一对石鼓,大门口三个台阶,用长麻石砌成。门口有大坪,有围墙,大坪内竖有2对石桅(只留石桅夹)。建有偏转朝上水的门楼,门楼框是麻条石与砖砌、砖雕,塑各种吉祥如意图画,门楼外竖有一对石桅,左右有狮子。

进士坊始建于清乾隆癸未年(公元1763),据有关历史记载,筑建这种式样房屋,须经朝廷批准,否则是违制犯法。

图片  然进士坊因年久失修,在2018年底明辅公众后裔研究决定,于2019年初启动进士坊的修缮工作,修缮保留进士坊的原始结构及工艺,通过族人精心、缜密的修缮方案。预计于2020113日竣工完成,还原进士坊应有的辉煌气势。

图片


武术渊源

图片    清代,俞氏家族崇文尚武,习武成风,人才辈出。乾隆、嘉庆、道光等年间,文有邦彦、家镇、延炳、延松、定杰……武有学天、大勇、朝宠、家夔、光之……武进士学天公一家“进士举人三科甲 父子兄弟八衣冠”成就千古佳话,“桅杆赫赫俞坊村”更是声名远扬。风华百代,永载史章!


,时长00:15


        2019720日,俞氏家庙理事会组织成立了首届武术培训班,图片武术教练是来自连城冠豸文武学校的吴家龙老师。同年12月,成立了“体健武术馆”。武术馆主要以学习传统武术为主,包括俞家棍、五祖门拳械等南派传统武术。武术教练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俞家棍”省级传承人苏德来老师。


俞家棍

武谚有云:棍乃百兵之祖,枪为百兵之王,剑为百兵之君,刀为百兵之帅,戟为百兵之魁。由此可见,棍是所有兵器的老祖宗,但又因棍子作为兵器十分普遍,故又将之称为“百兵之首”。
俞家棍脱胎自明代民族英雄、军事家、武术家俞大猷《剑经》中的棍术,属于南少林武术范畴。俞家棍注重体用兼备,融健身、修身、实用于一体,其快速凶猛的技法,精辟绝伦的技击理论,受到历代武术界的尊崇,视为武术之经典,技击之楷模。
图片俞家棍属单头棍,具有带棒兼枪的技法特色,主要由刺、劈、敲、磕、滚、弹、拦、剪、打、揭、捧、挂、洗、压、挑、带、托、拨等三十六种棍法组成。其中,刺、劈、拦、磕、滚、揭、打、拨、捧、挂、洗、压等十二种棍法组成核心体系。另外,俞家棍突出的实战技法有‘八刚十二柔’,战略战术讲究以静制动、以逸待劳、顺势借力、后发先至、虚实相兼、刚柔相济、知己知彼、变化莫测,具有很强的技击价值,对于现今的搏击格斗运动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086月,央视的《探索·发现》栏目播放《刚勇南拳》,当讲解员说到俞大猷的棍术时,曾这样描述:“他的武术功底来自宋代皇族后裔的家传功夫,他的棍法据说源自少林却又青出于蓝,号为天下第一,以至于少林寺将他的棍法引为正宗!”
2011年底,俞家棍被列入福建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

俞家棍作为一种中华武术,饱含着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民族精神,在中国武术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其影响不仅遍及国内,还广播至世界各地。它对中华武术与世界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您也有作品可在俞学交流平台内展示,想与宗亲交流苦于无法在文章下留言?联系俞学小助手吧。
“俞学小助手”微信号yusfamilysearch
长按下方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图片
编者注:俞氏小助手暂无能24小时在线,如果有怠慢,请见谅。
图片返回顶部,俞学交流点击 关注公众号 加入一起交流


分享
下一篇:這是最後一篇
上一篇:這是第一篇
寫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