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风采】守望传承,师道蔚然——读俞达珍老师《守望师道》

2019-11-27

【今朝风采】守望传承,师道蔚然——读俞达珍老师《守望师道》

原创 上海 陈超 俞学交流 2019-11-27 18:06
 图片点上方“俞学交流” 点击 关注公众号

近日收到初中语文老师俞达珍先生《守望师道》的电子书稿,老师说,此书是2013年我们组织的聚会“引爆”了他成书的决心,一定嘱我写几句。师命难违,那就从去年的聚会写起吧。

图片

其实,去年的聚会是我们班1985年初中毕业28年后的第一次。有人说“导火线”是微信:去年4、5月间“好事者”建了我们宜川中学88届高中的同学群之后,一时间点燃了同学们的激情,于是从年级大群分化衍生了高中的班群、初中的班群以及无数的“三五成群”,接着就是“O2O"--从线上的问候聊天到线下的聚餐聚会,互联网思维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得到印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微信改变了中国人的沟通和社交方式。如果深圳的马化腾先生能够看到我这段文字,他一定会发出会心的微笑。由此,我们初中(1)班的聚会就在去年6月的一个周日下午如期举行了。当年的班长义不容辞地担当起组织者的角色,由于班长长期在公安系统工作,我们找到了许多早已失联的老同学,还请到了当年的班主任、语文和数学老师。当我得知俞达珍老师也能参加我们班的聚会时,记忆的闸门一下子打开了。

图片

虽然俞老师只教了我们初一、初二两年后就离开宜川中学了,但是他当年独到的语文教学给每一个同学都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对我的影响比其他人更为巨大——因为我人生中第一篇铅字印成公开发表的文章就是初二时由俞老师推荐到《少年文史报》发表的。600字不到的短文记录的是我和同桌的故事,就登在1983年12月1日报纸头版的,绿色报头下方,文章标题也是绿色的并与插图混排。我至今清晰地记得,当我把报纸拿回家,虽是种田农民但深爱读书的爷爷看到后的那份喜悦与自豪的神情。我一直珍藏着那份报纸。在聚会前几天,我特地赶回老房子,找出那张早已泛黄的旧报纸,用手机拍下那一版面。我想,如果把这样的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物件与细节带到聚会上,可以与大家一起分享那些学生时代的美好,共同品味青春年少时的友谊,感恩老师当年的呵护栽培。于是,近30年未曾谋面的俞老师在聚会上见到了当年的学生,也在我的手机中看到了当年他曾经批改推荐发表的一篇作文。这就是俞老师说的去年聚会上“引爆”因素之一,那天除了我的习作,还有其他同学对当年语文学习的回忆也是打动老师的因素。
因为老师桃李满天下,俞老师肯定无法记住我当年的这样一份作业,但是于我而言,这样的公开发表对于我的语文学习乃至其他学科学习的激励作用可能是难以估量的:我发现,从初一开学的第一天开始,俞老师就不仅注重训练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每人要准备一个随笔本写周记),也注意锻炼我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开学初要求我们每一个人上台自我介绍),我的作文就是俞老师一年多语文教学的成果之一。初中时,几乎每一门功课我都能取得比较优异的成绩,可能与老师们不断给予鼓励形成良性反馈是相关的。虽然我大学读的是工科,连大学语文都没上,但是可以告慰老师们的是,至今我已经发表了不少学术论文,也出版了自己的著作,除了专业能力,我的语文水平就是初高中奠定的。我一直庆幸自己的学生时代能够经常遇到像俞达珍先生一样的老师,他们不仅学问渊博而且师德高尚,他们每天都在实践“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理念。直到去年聚会后,我才知道俞老师是196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的高材生,在教学之余,一直坚持写作,长期研究探索教育教学规律,1999年退休之后仍然在上海教育战线上发挥余热。如今75岁了,俞老师还在出书,为师道之传承鼓而呼。我由衷地敬佩老师的职业精神。我们的社会正是因为有俞先生这样的把教学作为事业、毕生充满职业激情的一大批老师,才可能人才辈出、薪火相传。
最近每每听到一些老师侵害学生、学生伤害老师的新闻时,我总禁不住想起我当年的老师们,深感自己的幸运。如今翻阅俞老师的《守望师道》,更使我百感交集,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文化传统,老师书中的这些历史故事绝对不能被遗忘,我们需要更好地守望与传承,唯有继往开来,才可能师道蔚然,人民才有希望,国家才有前途。传承师道是全社会的事,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为守望与传承师道做些什么吧。
可以说是手机、微信间接地“引爆”了俞老师《守望师道》成书决心,但我希望新科技更能助力于数字时代师道的守望与传承。我更坚信,无论科技如何日新月异,无论经济如何繁荣昌盛,我们最需要继往开来的是包括师道在内的,人文精神、人类文明与文化。
陈超
2014年12月9日晚
(现任上海图书馆馆长、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所长)

你也有与俞氏相关的事迹可在俞学交流平台内展示,与宗亲交流苦于无法在文章下留言?联系俞学小助手吧。

“俞学小助手”微信号yusfamilysearch

长按下方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图片

编者注:俞氏小助手暂无能24小时在线,如果有怠慢,请见谅。

返回顶部,图片俞学交流点击 关注公众号 加入一起交流


分享
下一篇:這是最後一篇
上一篇:這是第一篇
寫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