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楚《俞氏族谱》编纂部
━━━━━━━━━━━━━
主 编 少华
协 编 国斌 正春
编 委 少春 俞阁
XX XX
━━━━━━━━━━━━━
《俞氏五修族谱》目录(预览)
卷首
扉页 ………………………… 1
编委 ………………………… 2
目录 ………………………… 3
前言 ………………………… 5
第一章 普引、源流、凡例 … 30
谱引 ………………………… 30
凡例 ………………………… 50
第二章 历届谱序 ……………… 61
五修谱序 …………………… 61
四修谱序 …………………… 61
三修谱序 …………………… 61
续修谱序 …………………… 61
首修谱序 …………………… 61
录程乡庆远老谱序 ………… 61
第三章 祠堂、家训、传略 ……. 81
祠堂祠规 …………………. 81
家规家训 …………………… 90
传略行状 ……………………100
第四章 南楚俞氏派语说 ………101
第五章 宗图、祀田、墓图 ……111
宗图 …………………………111
祀田 …………………………135
墓图 …………………………150
第六章 黄洞房世系 ……………171
第七章 小密房世系 ……………260
第八章 家史研究 ………………131
祖源探讨 ……………………131
族谱勘误 ………………….152
宗亲文章 ………………….166
第九章 俞氏风采、功勋榜 ……350
跋 ……………………………….380
前 言(序代前言)
我俞氏大世祖居福建宁化石壁村故尊称“闽公”。闽公居闽是黄洞房十世祖必端公、十二世祖文定公所著墨谱叙寓程公原居福建石壁推断而来,其名称字号生卒年月及大世祖妣资料均已失考。
我南楚俞氏族谱尊闽公之子德清公、德康公兄弟为始祖。两始祖于前明时期即1350年前后自福建石壁迁梅县长沙镇开基。兄长德清公居梅县城南十里之三角地,二世祖幼年再迁小密村,到五世才有俊公分居黄洞村,称黄洞房;弟弟德康公迁在三角地南十里之小密墩上开基,后裔长居小密村,称小密房。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小密房十二世瑞发公携弟弟葵发公之子仕柯公及黄洞房年仅八岁的侄孙十四派从荣公(任升公次子)首迁湖南湘阴沙田围,此南楚俞氏之始也(老谱称瑞发公迁湖南为南楚俞氏之始)。俞氏迁南楚后过了四五代才于咸丰六年(1856年)创修族谱。当时湘粤两地关山阻隔,通讯不便,出现重大家史资料错误也在所难免。好在当今网络通讯发达,历尽十多年搜集到资料证佐并修复了错误,恢复了我族历史原貌,此实乃托祖宗福荫。南楚俞氏族谱于一九四九年第四次续修后,至今七十五个年头了。族谱三十年就应该续修一次,所以再不续修,恐族谱世系将无法续接,家史也会失传。俞氏族谱四修后,历经“四清”、“文化大革命”等运动,导致族谱毁失殆尽。现我族保存完好的《俞氏四修族谱》发现两套:一套在我俞氏发源地湘阴“俞家岭”小密房二十派福卿公处,一套由湖北石首小密房二十派福生公托转于我。余得此族谱,倍感家族责任重大,二十多年来,通过倡办“俞氏网yusw.net”和电话网络等工具,寻找家族宗亲,探索家史源流。立志在有生之年完成俞氏族谱续修之重任。然年过七旬年岁不饶,宗亲散居联络困难,家资不裕矢志难成。特别是安徽省宣城市北区(小密房)和南陵县(黄洞房)两地,分迁宗亲众多。二十年前电话打到到南陵县三里镇双河村小学旁俞金友家(或为俞正友,黄洞房德宝公之子,金友之子俞云俞前锋),金友宗亲乡音未改。可惜现在电话已无,无法再联系。宣城北区小密房宗亲住地疑似狸桥镇一带,诸多努力至今也联系不上。安徽宗亲民国五年(1916年)三修谱资料就未到,一百多年过去了,何日还能找到他们?值此修谱盛世,余也只能尽余力简修《俞氏五修族谱》,并以在线族谱首发。希以此为继,期待后秀适时详修。
愿我俞氏后起之秀关注家史,敬宗收族;愿我俞氏宏图伟业绵远昌盛,兴旺发达!
小密房二十一世 少华 谨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