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斥对《河间俞氏祖源圣地碑》碑文的各种责难

2024-07-19

按语祖源在,光焰万丈长。《河间俞氏祖源地碑》海内外俞氏宗亲慎终追远、饮水思源的文化图腾,昭示了俞氏的无上光荣。然而最近接到不少宗亲转来问,某宗亲连续在各群发表对《河间俞氏祖源地碑》碑文的质疑文章,究竟真相如何?为此,总会特转发由总会《河间俞氏祖源地碑》碑文起草委员   会撰写辩驳文章,供全球宗亲洞悉真相。  

中华俞氏宗亲联谊总会   

2024年7月18日   

驳斥对《河间俞氏祖源地碑》碑文的各种责难

《河间俞氏祖源地碑》碑文定稿后,大多数俞氏读者给予首肯,河间市政府相关领导及学者也给予真诚好评。因此我们认为,碑文撰写是非常成功的,可垂范后代。

不过,碑文传开之后,网络出现个别质疑声音,本来如果是从学术层面谈论碑文问题,我们十分欢迎,也愿意深入讨论,以期精益求精。意外的是,在各群出现的质疑文章却完全背离了学术讨论原则。

最近半年来,国内各群先后出现某宗亲的文章拜读解释<河间俞氏祖源地碑>》、《俞氏宗亲旅行团抵兰州》,大致都是质疑《河间俞氏祖源地碑》碑文。因全文水平甚低,且都是无理攻击,我们最初读到时,深疑作者并非署名者本人,后经转发者数次确认,才定谳是某宗亲亲笔。因此将《拜读解释<河间俞氏祖源地碑>》一文转发给碑文起草小组群共同讨论。按理,对这样一篇断句都断不清的文章,本不屑回应,也不值回应。但考虑到这位宗亲以专家自居而发表如此极不负责的言论,在俞氏大家庭内部可能造成负面影响,我们觉得有必要予以一定的回应,以正视听,借此据理驳正,以澄清是非。

我们在《河间俞氏祖源地碑》碑文解读一文中,已详细引经据典解读了碑文,各位宗亲阅览本篇驳疑时可以参考。

先看这位宗亲(下称某宗亲)的第一篇质疑的题目是《拜读解析<河间俞氏祖源地碑>》,现抄录其原文如下,我们逐一驳斥。

某宗亲质疑的第一问是

《河间俞氏祖源地碑》说的是河间俞氏的起源,碑文一开始就提问“古先王克明俊德”,古先王克明俊德是何人,与河间俞氏有什么骨肉亲缘?接着碑文又说的是别姓氏以亲亲而亲”, 这似乎与河间俞氏有些离谱,其次又言,俞氏的始祖是俞跗,俞跗是黄帝时期的医也”。 如今若根据考古实证,黄帝时期为新石器时代,中国汉字还没有产生,因而,《河间俞氏祖源地碑》说俞跗是黄帝时期医也的说法有附加穿凿成份,纯属虚构”(原文标点用逗号结句,本文抄录不改)

然后他引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一大段话,来证明俞跗不是黄帝时医。

实在很难相信某宗亲碑文这么浅白的古文两句开头会无法断句。我们的原文是“曰若稽古,先王克明俊德,别姓氏以亲亲。”他居然读作“古先王克明俊德”,还煞有介事来问“古先王克明俊德是何人”,这简直无知到让人目瞪口呆。曰若稽古,克明俊德,是两句成语,都出自《尚书》,某宗亲读古文却变成了“何人”。这样的质疑,委实令人忍俊。

俞跗是不是黄帝时名医,有汉代著名学者高诱、郑玄、应劭的相关注释,不是任何人能轻否定的。某宗亲极可能没有文史专业功底,没有仔细阅读过《史记》三家注本原文,不知道有哪些前代学者的注释,更没有全面阅读其他相关文献,才会无知地得出俞跗是“虚构”的结论来。劝某宗亲最好多读读中华历史文献虚心钻研古典文献学常识,才不至于随意发难历史上记载的某人某事,考古有没有新发现,不是否定其人其事的理由,因为很明显,大多数历史人物,未必能够获得今天的考古发现,莫非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没有考古发现,就要否定古人的记载么?莫非老子、孟子、韩非子没有考古发现,就可以否认他们曾经的存在么?又或者说,某人的祖上没有考古发现,某人就可以随意篡改祖宗篡改家谱了么真是岂有此理

某宗亲的第二问是:

然而,大禹为传说中古代部落的联盟首领,无确切的年代和时间记载,此处《河间俞氏祖源地碑》追溯大禹的意图是什么,与河间俞氏有什么关系?说明了什么?”

碑文写大禹治水,正是为了说明古河间如何形成,说明俞氏祖源地是经历过了历史上记载的洪水肆虐和大禹的治理,这样一个明明白白的关系,竟然看不懂么?

某宗亲的第三问是:

殷周承命有典有册封土之邦” “殷周”是指“商朝”和“周朝”,商朝(约前 17 世纪—约前 11 世纪),是中国史上第二个朝代,也称之为殷商,“周朝”分西周和东周,西周(约前 11 世纪—前 771 年),东周(前 770 年—前 256 年),有典有册,即典册有相关物证的记载,“邦”指国,即为“商”、“周”两个朝代封了国土。千百而俞居其一虽文献有阙乃见之于彝器曰亚俞父乙卣曰俞伯尊曰师俞鼎凡十余件至春秋鲁伯大父作仲姬俞媵簋是归妹于俞国矣”。“商”、“周”被封了国土之后,千百年俞氏为其中之一居住于该地,虽然文献有欠缺,但以彝器“亚俞父乙卣”、“俞伯尊”、“师俞鼎”和十余件尊鼎为见证,然而“亚俞父乙卣”、“俞伯尊”、“师俞鼎”和十余件珍贵的尊、鼎珍藏于什么地方,我们不得而知恐怕连《河间俞氏祖源地碑》的作者自己也说不清楚,再者这些钟鼎能说明什么,与俞氏有多大的关联?”(原文的引号不改,这里抄录时首尾再加引号,各空一格,不做双引号和单引号的区别了,下文也一样)

这里的质疑也存在断句问题。我们的原文是:“封土之邦千百,而俞居其一。”“千百”是指邦国的数量,有《汉书·地理志》写周初分封的诸侯盖千八百国”为证。某宗亲读成“千百年俞氏为其中之一居住于该地”千百国,被他读成了“千百年”,这样的读法,作为某宗亲的学问确实能让人脸红的。至于列举的“亚俞父乙卣”等青铜器,都有著录,我们上文已作解读,无烦赘言。青铜器铭文和俞氏的关联,请读读外姓人王进锋所作的《商周时期的俞国史事考析》这篇论文,可长见识。

某宗亲的第四问是:

“文献虽然有欠缺,但以彝器为见证,” “亚俞父乙卣”、“俞伯尊”、“师俞鼎”、鲁伯大父作仲姬俞媵簋及“十余件”钟鼎,这些钟鼎出土于何时?珍藏于何处?钟鼎文字内容是什么?与俞氏有什么关系?文献有欠缺就是谎言,不可信。

我们说有关“俞国”的记载文献有阙,这是实际情况。但有阙不是没有一点影子,譬如《庄子》就谈到过“俞冠”,也即唐初陆德明解释的“俞国之冠”(详后文)。文章中某宗亲对碑文的引用有多处乱改,对照一下碑文原文便知。这种公然的乱引乱改,可见其居心叵测。质疑《鲁伯大父作仲姬俞媵簋》等器物的真实性,请详看《河间俞氏祖源地碑解读》,我们手上有一部《殷周金文集成》修订增补本(全八册,中华书局2007年4月第1版),该书囊括了秦统一前所有殷周青铜器铭文的收录和隶定,并注明收藏处。我们对涉及俞字的铭文大多做了核查,当然由于该书卷帙浩大,不排除还有遗漏。

某宗亲在质疑俞跗其人时,对没有考古发现的各种早期文献表示不信(不过他可能根本没有读到过权威版本的文献),硬说俞跗是“虚构”人物;而到了这里,面对真实的出土文物,他却又反过来说“文献有欠缺就是谎言,不可信。”我们不得不反问一句,究竟是文献不可信呢,还是考古出土文物不可信?可以看出,他只相信他自己。听着这种所谓的质疑,就像在听无赖说歪理一样呢!说一句实在的,就是因为这位宗亲“专家”的无知才会这般无端启衅,稍多查一些资料,多学点历史文献,或许就不会这般出洋相了。

某宗亲的第五问是:

“ “爰及庄子犹言俞冠则延祚至战国可知矣, 庄子(约公元前 369 年—公元 286 年),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著有《庄子》,《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在庄子著文中稽考,庄子无 “俞冠则延祚至战国可知矣” 的犹言。 ”

某宗亲这里还是没学会断句,碑文原文是“爰及庄子,犹言俞冠”,这里他将“俞冠”连接后文,作“俞冠则延祚至战国可知矣”。断不了句也就罢了,若你不知“俞冠”出典,可多读《庄子》版本,告诉你清代学者郭庆藩《庄子集释》本就有引证。《庄子·达生篇》原文:“紫衣而朱冠。”郭庆藩《集释》引《释文》:“朱冠,司马本作俞冠,云:俞国之冠也。”见中华书局1961年7月第1版《庄子集释》第三册第654页。可能某宗亲不知《释文》为何物,也顺便告知一下,《释文》是指唐初陆德明的《经典释文》,该书有中华书局1983年9月第1版,“俞冠”之说见第385页。其实,早在南宋俞浙作《金字谱序》时,已经引证过这个典故。难以理解的是,自己读书有限,如何好意思扮个“专家”一样向总会碑文起草小组来贩卖庄子其人,估计是他查一下百度,终于知道了庄子是思想家、文学家云云,但可笑的是,《庄子》一书,包括了《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篇目他文中却将《庄子》一书和具体的三篇篇目并列起来写不惭愧么

接下去,某宗亲还有许多疑问,但没有任何一处具有学术讨论价值,本文不再作无聊的反驳,以上的回应,已经是出于对某宗亲最大的尊重,实际上没有多少意义,主要是告知广大宗亲,某宗亲这类流言,根本不值一驳,也请大家提高警惕,不被其身份蛊惑。

同理,该宗亲另一篇文章《俞氏宗亲旅行团抵兰州》,也大同小异,大家可以根据上面的批驳了解一二,不需赘述。

我们看到还有位宗亲有类似否认历史否认祖先的言论,大家可参看本文分析,这里不另花篇幅细驳了。

结语:

远古传说是历史的衍射,虽然不一定是历史真实,但往往反映了历史曾经的史实。俞氏祖源地在河间(涧)已是不争事实,也是海内外俞氏家谱所记载的事实。

华夏历史,像《五帝本纪》《帝王世纪》等等,远古帝王确实至今还没有获得考古证明,但我们总有一个文明的源头,这个源头总有代表性人物。早在《史记》以前,先秦诸子谈到过的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是比炎黄更早的祖先,由于那个时代缺乏文字记载,就算我们今天考古发掘出了一些古人遗址,也是很难判断是否属于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的生活遗迹,只能说这些考古发现证明了我们民族的文明在五六千年前或者七八千年前已经初露曙光了。司马迁将少典部落出身的炎黄二帝作为中华文明开始源头的代表性人物,也并不是他的个人主张,而是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以来的基本共识,反映了我们远古历史的基本情况,炎黄就是华夏民族有记载的共同祖先。

《左传》写大禹涂山之会,“执玉帛者万国”。这么多部落方国,大体上说明了当时的某一姓氏可能就是一个部落国家,俞跗在黄帝时代有独立的俞氏部落是可以理解的。郑玄注《周礼》,应劭作《风俗通义》,都只说俞跗为黄帝时医,而不说是黄帝臣,一定有其合理性。《汉书地理志》记载周初分封一千八百国,我们说“俞居其一”,有青铜器铭文证明,无需多费唇舌。至于西俞,就像虢国也曾有两个一样,可能是一俞所分,但作为三百多字的碑文,不可能面面俱到去细分这些,也没有必要去细分。本篇碑文主要是将立碑河间的理由讲清楚,敦煌本氏族谱俞氏在河间姓望中排列第二,以及海内外大多数俞氏家谱自署望出河间(涧),就是依据。汉初的鄃(俞)在今平原西南及夏津地方,行政区域确实在山东,碑文写俞氏在河北,是指古黄河以北的河间地区(曾涵括山东相当部分黄河流经以北的地区),并不矛盾,也没有错,何况要考虑河间市政府的认可,这有什么不妥碑文整体上没有一处失实,故郑重作此说明。

也借此机会向全国宗亲汇报,河间俞氏溯源研究在全体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已取得扎扎实实的进展,研究结果通过《俞氏研究》和全国家谱源流研讨会陆续大家通报

总会《河间俞氏祖源地碑》   

起草委员会   

2024年7月18日   




附录:《涉古俞国彝器二十一件》(供宗亲学习)

涉古俞国彝器二十一件

编号

器名

年代

释文

出处

1

小臣俞犀尊

殷商

丁子(巳),王省夔且(庸),王易(赐)小臣俞夔贝,隹(唯)王来正(征)人(夷)方,唯王十祀又五,肜日。

藏于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

2

俞玉戈

殷商

曰͸王大乙,才(在)林田,俞(戈丮)

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

3

亚俞父乙卣

殷商

亚覃父乙

《殷周金文集成》5054-1

4

亚俞父乙卣

殷商

亚覃父乙

同上5054—2

5

亚俞父辛觯

西周早期

亚俞父辛

同上6411

6

俞伯尊

西周早期

俞伯乍宝͸彝

同上5849

7

俞伯卣

西周早期

俞伯乍宝͸彝

同上5222-1

8

俞伯卣

西周早期

俞伯乍宝͸彝

同上5222-2

9

俞伯器

西周早期

俞伯乍宝͸彝

同上10566

10

俞伯甗

西周早期

俞伯作宝尊彝

同上159

11

师俞鼎

西周早期

王如上侯,师俞从,王夜(掖)功,赐师俞金。俞则对扬厥德,其作厥文考宝鼎,孙[孙]子子宝用。

同上2723

12

师俞尊

西周早期

王格大室,司马共佑师俞入门,立中廷。王呼作册内史册命师俞。

同上5995

13

师俞簋盖

西周晚期

唯三年三月。初吉甲戌。王才周师录宫。旦。王各大室。即立。嗣(?)马共右师俞。入门。立中廷。王乎乍册内史册令师俞。͸嗣(?)͸人。易赤字。朱黄。旌俞。拜(左“旨”右“頁”)首天子。其万年͸寿。黄耇。㽙才立。俞其蔑͸。日易鲁休。俞敢对扬天子不顯休。用乍宝。其晚年永宝。臣天子。

同上4277

14

鲁伯厚父盘

春秋早期

鲁伯厚父作仲姬俞媵盘

同上10086

15

鲁伯大父簋

春秋早期

鲁伯大父作仲姬俞媵簋,其万年眉寿,永宝用享

同上3989

16

俞舌盘

殷商

俞舌

同上10035

17

林亚俞卣

商周

林亚俞

同上5013-1

18

(戈丮)

西周早期

(戈丮)作父辛宝尊彝,亚俞

同上613

19

作又母辛鬲

西周早期

亚俞。入(纳)于女(汝)子,作又母辛尊彝

同上688

20

不其簋

西周晚期

唯九月初吉戊申,伯氏曰:“不其,朔方严狁广伐西俞,王命,我羞追于西,余来归献禽。余命汝御追于罂,汝以我车宕伐于高陶。汝多折首执讯。戎大同,从追汝,汝及戎大敦。汝休,弗以我车陷于艰,汝多禽折首执讯。”伯氏曰:“不其,汝小子,汝肇敏于戎工。锡汝弓一,矢束;臣五家,田十田,用从乃事。”不其拜稽手,休,用作朕皇祖公伯、孟姬。用丐多福,眉寿无疆,永纯灵终,子子孙孙其永宝用享。

滕州博物馆藏

21

不其簋盖


同上

国家博物馆藏

                     2024年7月   

俞建文收集整理   


分享
下一篇:這是最後一篇
上一篇:這是第一篇
寫評論...